如果我有勇氣走向世界,要先感謝這塊土地滋養我茁壯,台灣這座島嶼說大不大,卻擁有太多不可思議的美好,需要用時間去探掘和感受,原來最深刻不是山海的地理景致,而是蜿蜒在小溪小徑裡的迷人時光。 最近看到台灣啤酒的「壯遊」廣告,看著一幕幕熟悉的熱血景致,以及完成挑戰的舉酒慶功,不禁讓我想起這些年一次次「台灣大三鐵」的挑戰,這些過程到底帶給我什麼?又影響我怎樣的未來?想來和大家一一訴說。
每次仰頭看到飛越天際的飛機,總會喚起心中沈寂已久的遙遠風景,而機場就是一扇任意門,讓我可以通往任何地方,乘載了出發與離別的契機。
上一篇「從台灣各地寄明信片給自已」,受到很多讀者的迴響,一年後,說好的「從世界各地寄明信片給自己」文章,我終於整理好了。 每到了一個國家,我習慣會去買明信片和郵票,除了寄送給好友,我還會寄一張給自己,記錄當下醇醲的感受,每張明信片就像護照頁的一個戳印,代表足履世界各地的足跡。
那時候辭職,只為了休息和旅行。人到了某些時刻,你知道工作沒有辦法再滿足你的心靈渴求,於是腦充血般的贖回了自由之身,你的人生不再能被誰所左右,你還可以重新選擇、重新開始,只為了接近心目中那一道自由的極限。 於是,我開始旅行,一旦踏出去了,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。五個月的時間,我去了雲南、柬埔寨、新加坡、東京,從沒想過會一連去這麼多國家,或許一輩子只有這一次的任性。
這幾週走國道,每過一站收費站,我都默默說了一聲感謝,電子計程收費的時代來臨,收費站和收費員終將成為舊時代的共同回憶。 這些年南北奔波旅行,最常走的是國道,而不是搭高鐵;我的旅行頻率太高太家常便飯,旅費規畫上能省則省,高鐵對我而言,仍是奢侈品。
不知道從哪時候開始,習慣到了一個地方旅遊,總會撥空寫一張明信片給自己,記錄當下的情緒和思維。 如果每一趟旅行,
我一直都在倒數,我一直都在默許,終究還是要離開了,面對離別我怎能不難過,這四年我一直都在熟悉的團隊裡打轉,這一刻決定遠行,我像是離鄉背井的遊子。
旅行中最難忘的回憶,往往是意外的驚喜;很多時刻出發,越是不設限,越能感受到更多…,原先只是想去新的航空公司照個面,順道認識廠商和部落客,想不到一場虎航發表會,我抽到了新加坡雙人來回機票了。
每年這個時刻,只要碰上一連數天的大藍天, 上班閒暇,我透著折射光的窗, 思緒穿透了蒸沸的夏日高溫,
這兩年身邊聚集的朋友,年齡層都比我高,這些專精的領域(單車、登山、三鐵、長泳…)皆非剛出社會的同齡朋友(25-30歲)會玩的。我在30、40歲的年齡層裡打轉,看到的聽到的遠比職場上學到的更多。 總是可以聽到: 「年輕真好」、「你還可以靠青春的肉體」、「你還有本事去闖去多看看」;